发布日期:2023-01-30 10:16:09 来源:商洛市科技局办公室 作者:温振友 责任编辑:温振友 浏览量:1501
2022年,商洛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牵引,立足市域科技基础薄弱、创新要素“贫瘠”实际,聚焦解决“由谁来创新”“动力哪里来”“成果如何用”三个基本问题,按照“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工作思路,坚持“向秦创原平台借势、向西咸总窗口借地、向高层次人才借智”,加速推进秦创原建设。
借势秦创原平台,绘就商洛科创新蓝图。抢抓全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机遇,借势发展。打造“一中心”,即秦创原(商洛)创新促进中心,县(区)同步成立7个县级创新促进中心,与秦创原总窗口建立了全面合作机制,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秦创原建设格局在商洛初显成效。搭建“一平台”,即:在全省率先搭建秦创原(商洛)创新驱动网络平台,设揭榜挂帅、科技政策、创新人才、创新服务、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六大板块,收录科技供需信息、资源、数据等36785项,与省级总窗口和市县窗口实现互联互通。发布市级“两链”融合揭榜挂帅项目28项,完成接榜11项。其中陕西科技大学科研团队揭榜盘龙药业3CL蛋白酶生物医药科研项目,项目落地将为盘龙药业创造2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线上+线下”“科创+产业”已成为秦创原引领市域发展的生动实践。建设“九基地”,即对标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把准市域“政产学研金用”的优势点和突破点,建设商洛高新区、山阳高新区、秦创原商洛飞地孵化器3个“立体联动孵化先行示范基地”,柞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丹凤工业集中区、镇安工业集中区3个“成果转化先行示范基地”,商洛经开区、商州工业集中区、商南经开区3个“两链融合先行示范基地”。今年以来,组织申报商洛高新区为省级秦创原协同创新基地,与西安-商洛飞地孵化器联动发展。柞水县通过首批国家创新型县验收,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创新型县,并率先建成“食用菌技术转移转化先行示范基地”,打造全国食用菌和中药材产业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平台。
借地西咸总窗口,打造西商科创新格局。按照“西安孵化、商洛转化,西安研发、商洛制造,西安制造、商洛配套”思路,借地发展。在秦创原西咸总窗口,首家启动建设5000㎡西安-商洛飞地孵化器,省、市相关领导多次调研指导,对商洛洛“借地发展、飞地孵化”工作模式给予一致肯定。孵化器先后入驻盘龙制药等5家龙头企业和6家产业研究院,孵化市内创新团队32个,科创公司17家,引进专精特新企业1家,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带动市内40余家企业与西安交大、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省内外3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达成了校企合作,积极围绕全市“3+N”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制定研发课题,策划包装项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今年共策划申报中省科技计划项目96项,现已立项76项到位资金1.16亿元,同比增长344%。商洛钒产业集群通过省级评审,待科技部立项2022年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认定登记技术交易合同125项,实现技术交易额2.8亿元,同比增长62%,增速全省第二。陕西省盘龙药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陕西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及陕西锌业锌基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继建成,示范带动效应不断增强。西安优势科技资源向商洛转移回流,已成为解决商洛企业人才招引难、成果转化难、资金筹措难、协同创新难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借智高层次人才,构建人才集聚新高地。深入实施陕西省创新人才攀登计划,对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借智发展。按照“产业+项目+人才”引育模式,破除人才流动和技术引进壁垒,聘请张宏福、徐世烺、陈发虎等院士专家担任秦创原(商洛)创新促进中心顾问,建成李玉院士工作站和赵鹏大院士工作站,培育“科学家+工程师”团队19个,引进高层次人才496名,引育初、中级技术经理人306人。先后突破“柞水木耳绿色生产技术集成和示范”等45项重大关键技术。商洛市虎之翼科技有限公司“可充电的钥匙扣照明装置”专利荣获“陕西省专利奖一等奖”。陕西和丰阳光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职引进福建省食用菌专家黄国灿,合作研发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提质增效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技术,形成海鲜菇标准化生产工艺流程,项目完成后实现海鲜菇单袋产量超700g,降低企业10%成本,使企业年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持续助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组建陕西省引进国外智力服务站,实施秦创原创新创业人才项目8项,培育推荐省级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青年科技新星6名,启动30个“千名人才创新创业”重点项目,最大程度激发全市创新创业活力。积极对接5个国家科技特派团和10个省级产业技术服务团科研专家和科技人员,建立500名市级科技人才库,组建7个市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申报科技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项目5项。全市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63家,同比增长53.8%,超额完成年度倍增计划任务的15.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3家,超额完成11家,全市有效高企达到69家,增长率为5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