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网站支持IPV6访问

        “校讯通”或成新型诈骗工具 警方提示不点来历不明链接

        时点:2016-09-12 11:36:00   来源:互联网    点击:

        “校讯通”或成新型诈骗工具 警方提示不点来历不明链接

         

        “校讯通”利用网络平台群发手机短信,是实现学校与家长之间顺畅传递学生信息、校务信息的通信系统。然而用于学校与家长交流的“校讯通”,却被不法分子盯上。不法分子发送伪装成“校讯通”的短信链接,利用学生家长对校讯通这一沟通方式的信任,发送带有链接的诈骗短信,一旦点击短信链接进入以后,手机即被植入木马程序,存在银行卡被盗刷的风险。

        利用家长对“校讯通”的信任实施诈骗

        “某某家长你好,贵子女开学以来综合学习表现以及最新身体检查报告已发布校园网103.55.26.123/aaing敬请关注【校讯通】。”近期,有不少家长收到此类短信。民警提示,这是一种典型的通讯网络诈骗手段,用户如果点击链接,手机就会被安装上木马病毒,从而导致信息泄露,包括网银密码、短信验证码等被盗取,从而造成财产损失。

        此类诈骗案件的作案目标直接指向学校家长,不法分子发送伪装成“校讯通”的短信,利用学生家长对校讯通这一家校沟通方式的信任,发送诈骗短信,极易使群众上当受骗。且短信发送的内容直呼受害群众名字,迷惑性极大。一旦点击短信进入以后,手机即被植入木马程序,银行卡通过消费方式被盗刷。同时因手机被植入木马程序后,手机短信被截留,手机收不到银行发送的消费提示短信,不易引起察觉,给嫌疑人提供充分作案时间。

        警方提醒不要点开来历不明的短信链接

        针对不法分子利用“校讯通”发送诈骗短信的诈骗手段,警方提醒学校短信一般都是直接将内容发送到手机上,不会发送链接要求下载,所以学生家长遇到有链接的“校讯通”时就要多留心,及时与学校或老师沟通。同时,千万不要点开来历不明的短信链接,一旦遇到被盗刷现象要及时报警。

        另外,智能手机最好安装安全软件,定期杀毒。平时对于手机内的电话本及重要信息要经常性备份,不要下载并安装任何来历不明的软件,如需下载应到正规软件平台进行下载;一旦发现中毒,可在备份手机资料后直接选择恢复出厂设置,或者重装系统,并修改涉及财产信息的密码,增强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短信中如果出现链接、收钱等信息就要多加注意,遇到这样的情况,打电话与学校、老师沟通才是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