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丹凤县政府工作报告-商洛市人民政府 bt365体育手机客户端_365bet足球即时比分网_最佳娱乐365bet娱乐场下载

<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 区县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2016年丹凤县政府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szfb/2022-00825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
        公开目录 区县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16-04-25 14:46
        名  称 2016年丹凤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3月3日在丹凤县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县长 赵晓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印发的《丹凤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适应新常态,推动新发展,“十二五”取得了新成效

        2015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与全县人民齐心齐力,积极适应新常态,沉着应对新挑战,主动抢抓新机遇,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8.94亿元,增长11.7%,增速位居全市第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39亿元,增长28.5%,增速位居全市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亿元,增长13.04%,增速位居全市第二;财政总收入4.09亿元,增长11.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6亿元,增长12.36%。

        一年来,我们精准发力、争扩投资,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助推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抢抓促投资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机遇,外引内联上项目、扩投资,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14个,华茂万吨禽肉熟食品加工、宇康食品2000吨香菇罐头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秦岭飞行小镇机场扩建、气化丹凤、恒大产业园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全县首个PPP项目县中医院迁建动工。积极争取中省预算内资金2.5亿元、国家政策性贷款项目资金12亿元。与省水务、供销、陕旅等集团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县水务大厦动工建设,全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6.45亿元,增长10.7%。

        一年来,我们挖掘潜力、培育产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坚持把培育产业作为兴县富民的关键举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全县规模工业完成产值73.09亿元,增长31%,实现增加值21.58亿元,增长19.5%,增速分别位居全市第二和第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认定市级农业园区1个,新增家庭农场34个、专业大户94户,核桃建园2.6万亩,发展农村电商扶贫网点25个,被省政府确定为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县,1.58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成功举办了商於古道棣花民俗文化体验节和竹林关桃花谷首届桃花艺术节,丹江漂流国家4A级景区、桃花谷国家3A级景区获得命名,上运石地质公园通过省级批准建设,金山城市公园一期项目建成开园,市级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县创建成功。在产业支撑带动下,全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7635元,增长8.6%;农民人均纯收入7838元,增长9.6%。

        一年来,我们持续用力、统筹一体,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坚持把城镇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强力推进市政重点工程建设,中心街管网改造、丹江一桥等市政项目建成使用,中心广场地下人防工程、灯光球场综合市场等项目加快推进;棣花、竹林关、商镇3镇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建成运营;4个陕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940户安置房建成,陕南移民搬迁工作考核位居全市第一;洞底、老君2个棚户区改造项目获国开行贷款审批5.3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350套、竣工150套,保障房建设位居全市前列;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通过市级评估并推荐上报;竹林关美丽乡村在全市重大项目观摩中位居第二,成为全市美丽乡村“样板”村;“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完成投资17.12亿元,连续考评位居全市第一。

        一年来,我们凝聚合力、改善民生,发展局面更加和谐。坚持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两个80%”以上用于民生,166个民生项目完成投资17.7亿元,竣工162个。启动省级教育强县创建,高考二本上线人数1135人,上线率居全市第三,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通过市级验收,国家科普示范县通过命名,省级科技创新示范县创建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原创歌曲《一曲乡音唱希望》获得全省“群星奖”,励志电影《奔梦》在央视播出。强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县新增市场主体1356户,新增城镇就业287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7镇13村成为省市级生态镇村,5镇23个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通过省级验收,被确定为全省新一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试点县。有效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城乡困难人群基本生活实现应保尽保。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处置进京非访工作经验在全市交流,被表彰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和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夯实安全生产责任,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成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一年来,我们激发活力、优化服务,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坚持把务实高效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出台了《政务督查抓落实五项制度》,健全抓落实倒逼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被表彰为全省政务督查工作先进县。建设法治政府,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六五”普法工作通过市级验收;厉行勤俭节约,化解政府性和村级债务4.23亿元,“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8.7%,财政投资评审节约资金1.01亿元。深化政务公开,通过县长信箱、广场问政、县政务服务中心等平台接待群众咨询5758人次,受理业务5711件,办结5654件,办结率99%,再次被评为全省网络问政优秀单位。扎实有序推进各领域改革,取消、合并行政审批项目91项,精简率44.6%;县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全面铺开,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顺利推进,成为全市唯一的全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试点县。公车制度改革封停车辆172辆,拍卖31辆,公车补贴发放到位。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承办的127件县人大代表建议和160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按时办复。

        各位代表,2015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为“十二五”胜利收官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全县“十二五”确定的主要指标,12项指标超额完成,3项全面完成,1项基本完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回顾过去的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这五年,最突出的变化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五年来,我们始终把适应、引领新常态作为使命担当,保持定力、对冲压力,壮大总量、提升质量。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总量是五年前的2.4倍;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8.1%和23.2%,总量是五年前的2.29倍和2.83倍;人均GDP、地方财政收入27639元和1417元,是五年前的2.5倍和4.49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达94.52亿元和23.68亿元,是五年前的2.25倍和2倍;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5.25亿元,是“十一五”的6.12倍。2014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奖。

        这五年,最难得的变化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经济发展换挡提速。五年来,我们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支撑,坚持循环发展、创新发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到13.8:49.6:36.6,基本形成了特色的产业体系。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走在全市前列,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分别达到3个、5个,无公害农产品开发面积达42.3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334个,家庭农场91户,农业总产值较“十一五”末增长60.9%。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新建了恒大包装、华茂熟食品等专业园区,县域工业集中区跻身省级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入驻企业48户,尧柏龙桥公司成为全国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示范企业,华茂牧业成为全省唯一的肉鸡全产业链循环经济现代农业示范企业;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户,规模工业产值、增加值分别是2010年的6.5倍和3.79倍,增速居全市前列,2014年规模工业增速居全省前十。旅游服务业蓬勃发展,商於古道文化景区一期项目建成开园迎宾,精心打造了桃花谷、棣花古镇等精品旅游景区,全县新增国家3A级以上景区4个;电子商务等新兴消费业态快速发展,“限上”企业增加21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十一五”末增长96.1%,年均增长14.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9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116%。

        这五年,最直接的变化是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项目带动、城镇带动战略不动摇,大上项目、拉动投资,改善面貌、提升品位,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316.76亿元,是“十一五”的2倍,年均增长37.3%,累计新修通村水泥路1013.43公里、农村公路通达工程423.4公里,铺设峦丹、景丹、铁花等三级、四级油路18条437.1公里,镇村公路通达率100%;完成丹江、银花河、武关河等干支流堤防工程51.6公里,解决不安全饮水人口12.25万人;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29个,新增耕地8062亩。建成了龙驹大街、环东路、环西路等城市干道,新建4座跨丹江大桥,城区“五纵四横”道路框架形成,建成区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聚力建设“四大重点区域”,探索出“五位一体”产城融合新模式,商镇、棣花挤入国家重点镇行列。累计实施陕南移民搬迁1.17万户4.07万人,建设保障房11842套,棚改房484套,商品房1500套,全县5.5万群众进城落户搬入新居,陕南移民搬迁工作两次荣获省级先进县。成功创建了省级绿化模范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城镇化率提高了15.37个百分点。

        这五年,最可喜的变化是生态建设阔步发展、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县城污水处理厂、县垃圾填埋场等建成投入使用,全县污水集中处理率达6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实施了8大类28个污染防治项目和8镇54个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治理水土流失495.47平方公里,丹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确保了“一江清水供京津”。累计完成造林绿化3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8.7%,丹江湿地公园、丹江龙驹寨国家水利风景区等通过国家级命名,桃花谷被命名为国家级水保生态示范园和水利风景区。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通过验收,新增国家及省级生态镇5个、生态村3个。节能减排“十二五”任务全面完成,年节约用水116.82万立方米,年空气环境质量达到或好于二级以上天数330天以上。

        这五年,最显着的变化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重要标尺,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顺利完成“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县、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合格县、省级双高双普县”三大创建,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走在省市前列。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累计安装广播电视户户通设备3.09万套,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得到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开展,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启动实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人口自增率控制在4 ‰以内,荣获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人口文化先进县和全省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先进县等殊荣。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探索建立的“无缝对接、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在全市推广,实现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两连冠”,三次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

        这五年,最感人的变化是民生投入力度最大、人民得到更多实惠。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造福群众作为根本追求,在财政增收趋缓的形势下坚持民生投入不减少,累计实施各类民生项目747个,财政支出72.09亿元,是“十一五”的3.3倍,县医院住院大楼、思源实验学校等重大民生项目投入使用。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五年减少贫困人口5.2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27.58%。城乡就业更加充分,累计转移劳动力就业40.63万人,增加城镇就业岗位11651个,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41亿元,成功创建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五年前的2.2倍和2.1倍,年均增长17.2%和15.9%。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镇居民保险实现全覆盖,新农合参合率连续3年达100%;不断提高农村五保和城乡低保标准,弱势群体帮扶救助等工作走在省市前列,相继荣获国、省敬老模范单位、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县和农村社区建设先进县等殊荣。

        这五年,最深刻的变化是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发展活力持续迸发。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破冰探路、深化改革,转变作风、干在实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取得积极成效。顺利完成了新一轮镇村综合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国库集中支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投资评审、预算绩效管理等改革进一步深化,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领域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改革红利逐步释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政府公信力显着提升,形成创先争优的发展氛围。坚持重大决策依法审查,被评为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县。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鼎力支持,汇集着社会各界的聪明才智和全县人民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和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丹凤建设的创业者,向给予县政府高度信任和倾力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发展方式仍然粗放,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依然不强,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任重道远;二是支撑发展的大企业、大项目不多,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加剧,发展基础仍不牢固;三是全县仍有6.11万贫困人口,且大多居住条件差、造血功能低,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四是骨干财源紧缺,财政增收乏力,收入结构不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压力很大;五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少数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能力素质与形势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对此,我们必须直面问题,敢于担当,善于解决,做到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二、描绘新蓝图,谋求新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也是我县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随着中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促投资稳增长政策相继出台,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关天经济区、主体功能区、“一体两翼”等规划的深入实施,2020年全面实现脱贫目标、取消公共服务设施县级配套资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我们迈向小康将面临更大的政策利好,借力发展,其时已至。随着近年“四大重点区域”和商於古道文化景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全县工业集聚和承接能力不断增强,文化和生态经济效益有效发挥,三产服务业比例明显上升,加之宁西二线、312国道二改一、江南经济主干线、秦岭飞行小镇、十大农业现代化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的陆续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基础将更加坚实,加快发展,其势已成。随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各项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实,干部作风更加务实、工作效能日益提升,全县呈现出“人心思进、发展提质、事业兴旺、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共谋发展,其力已备。我们务必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发挥比较优势,趋利避害,主动作为,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把丹凤的事情办实办好,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根据县委十七届十次全会的部署,《丹凤县“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我县十三五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决策部署,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转型升级、循环发展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四大战略”,走“五位一体”、“四化同步”和“四区同建”的路子,努力建设富裕丹凤、宜居丹凤、美丽丹凤、活力丹凤、和谐丹凤,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经济总量“四个翻两番”和发展质量“五个上水平”。即到“十三五”末,生产总值达到150亿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7亿元和5.5亿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4万元和1.6万元,累计固定资产投资640亿元,均比“十一五”末翻两番;实现转型升级、城镇建设、民生保障、生态建设、开放招商“五个上水平”。到2020年,全县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发展更加协调,综合发展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广大人民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做到五个坚持、五个着力

        ——坚持创新发展,着力建设富裕丹凤。围绕打造“商洛新城、产业新区”定位,以创新驱动为引擎,深入推动创新发展,在壮大新型工业、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全域旅游、构建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实施108个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455亿元,做大园区、做强平台、做优产业,在培育50亿元大集团和企业上市上实现新突破,形成一批产值过10亿元的大企业,打造现代材料、绿色食品、轻工电子等产业集群,培育3个以上国内知名的现代农业品牌,壮大旅游、养生、消费三大新型服务业态,让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成为兴县富民的主导产业。力争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0∶50∶40,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工业总产值30%,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60%,着力培育出新动力、争创出新优势,打造丹凤经济社会发展的“升级版”。

        ——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建设宜居丹凤。围绕“山水园林、秀美城市”定位,坚持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做美县城、做强“三镇”(棣花、商镇、竹林关)、服务南北二山,在推进城镇建设、改善县域发展环境上实施83个重大项目,总投资388亿元,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智慧城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国家园林县城,加快丹凤撤县设区,做大特色重点小城镇,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使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人口10万人,全县城镇化率60%以上,形成商丹同城化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成功打造2个全国美丽乡村、10个秦岭美丽乡村,建设富有生机、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宜居丹凤。

        ——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建设美丽丹凤。围绕建设“两型”社会,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发展全过程,坚持环境整治与生态保护并举、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突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工程”项目38个,总投资74亿元。力争“十三五”末,全县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以上,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10%,万元生产总值CO2和SO2排放量下降15%,森林覆盖率70%以上,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丹江出境断面水质好于二类水质,绿色低碳发展走出新路子,生态修复实现新突破,环境质量有新改善,群众文明素质有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天蓝、地绿、水清”的人居环境逐步形成,绿色成为丹凤最绚丽的色彩,山水美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建设活力丹凤。围绕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创新招商方式,拓宽引资渠道,力争“十三五”期间,在引进重大产业性项目、国内及行业500强企业方面取得突破,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350亿元以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强劲动力。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破解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力争到“十三五”末,各领域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改革红利充分释放,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让发展的源泉充分涌流。

        ——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建设和谐丹凤。围绕小康社会建设,按照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要求,加大民生投入,在精准脱贫、教育卫生、度假养老等领域实施项目66个,总投资80亿元,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着力解决教育、就业、社保、卫生、文化、养老、食品安全等问题,更大力度促进创业就业,更新起点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更高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更大投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收入水平均衡化,确保2019年底6.1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3%和15.3%,广大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各位代表,“十三五”美好蓝图催人奋进,丹凤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以新的面貌、新的姿态、新的形象阔步迈向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坚信,经过未来五年30万丹凤人民的不懈奋斗,全县经济更加发展,城乡更加繁荣,环境更加美好,人民更加幸福,社会更加文明,我们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三、迈向新征程,实现新开局,全力做好2016年工作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的关键年。做好2016年工作,对奠定“十三五”发展基础、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够格步入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在首要位置,发挥优势,补齐短板,脚踏实地,加压奋进,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9.3%和10.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1%和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节能减排完成市上下达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8‰以内。围绕以上目标,重点聚焦八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

        项目建设是经济工作的总抓手。我们必须把上项目、增投资作为保增长的第一动力,以项目带动投资,以投资支撑发展。一是强力推进。紧盯县上确定的事关丹凤未来长远发展的“大事”和社会、群众普遍关注的“实事”,逐项逐事谋划,精心包装策划,加大督促检查,确保按期完成年度任务;对确定的江南经济主干线等60个县级重点项目,逐项目实行“六个一”推进机制,做到责任到人、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量化考核、强力推进,确保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8亿元。依托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有效供给,聚积增长势能。二是精准招商。以商於古道文化景区、新型工业园区、棚户区改造等为平台,坚持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紧盯特色产业培育、商贸物流、资源开发、文化旅游融合、电子商务、水利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大绿色招商、园区招商、资本招商、集群式招商,推行服务承诺、手续代理等制度,加快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前景好的税源企业和项目,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亿元。三是科学谋划。坚持远近结合,抢抓国家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的机遇,着眼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和“十三五”规划落地,围绕道路交通、新型城镇化、民生事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精心谋划一批优质项目,重点抓好丹宁高速、县城过境公路、城区地下综合管廊、丹中迁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着力在县城供暖供气、地下停车场、综合市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等方面推出一批PPP项目,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积极向上对接,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支持,力争全年争取资金增长20%以上。

        (二)聚焦扩产提质增效,夯实工业基础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是实现财税增收的主渠道。我们将大力支持工业发展,帮助企业增加产能、开拓市场、提升效益。一是大力促进工业达产达效。主动落实“降成本”各项政策,从交易、人工、物流等方面发力,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深入开展“入企帮扶解困”活动,引导县内骨干企业对接重点建设项目,找准市场,实现满负荷生产。支持华茂“十三坊”肉鸡熟食品、丹凤葡萄酒等在大中城市设立连锁经营店,不断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二是着力培育后续产能。引导县内企业抓住投资成本较低的机遇,加大技改投资,加快引进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着力推进凤林科技万吨活性炭加工、恒大年产100万平方米复合地板、秦兴系列石墨产品开发、皇台尾矿综合利用、辰州系列锑产品开发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市场前景好的工业项目,形成新增产能。三是聚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聚集要素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园、竹林关江北新区产业园,完善创业基地和综合服务中心等配套体系,引进3至­5户以上企业入驻。依托柏项现代物流园项目,建设仓储物流区、商业服务区、电子商务区、综合办公区和城市综合体,策划引进大明宫建材、义乌小百货等国内知名商家进驻签单。规划实施现代材料产业聚集区,承接商丹园区产业转移,着力把园区建成企业“洼地”、产业“洼地”、财源“洼地”和发展的“聚宝盆”。四是全力发展外向型工业。指导县内企业树立开放、合作、共赢意识,加快推进尧柏公司与海螺集团、恒大公司与西凤酒厂的合作,实现强强联合、产业组团发展。抢抓华茂牧业与省供销集团合作的机遇,不断提升品质、拓展市场,力争出口、扩大创汇,为后续走向上市打好基础。动员秦兴公司在石墨系列产品开发上走横向联合的路子,加强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的合作,延长产业链条。大力支持县内企业、工业园区走出去与高等院校深度合作,开发新产品,实现借智发展。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发展非公经济,帮助小企业茁壮成长,实现5户以上中小企业扩规纳统。

        (三)聚焦园区引领,促进农民增收

        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引领,坚持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围绕“提升八大园、新建四大园”目标,着力提升华茂、民乐、万湾、竹林关桃花源、丹凤葡萄等8个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进一步扩大辐射带动效应;围绕核桃、药业、茶叶、大鲵养殖新建4个特色现代农业园区,把核桃主题公园建成集核桃种植示范、采摘体验、旅游观光、林下经济、集散交易、精深加工等于一体的核桃产业专业园区,推行标准化生产,打响“丹凤核桃”品牌,带动全县核桃产业转型发展。二是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争取民乐、华茂牧业晋升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力争全年新认定省市级龙头企业2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个,认定家庭农场15个;引进1—2户农业龙头深加工企业,推进香菇、核桃、山茱萸、生猪、肉鸡、葡萄等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提升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增效。三是壮大农业产业基地。以农业十大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在确保粮食安全前提下,扩大农业产业规模化种植,确保核桃综合科管40万亩、新增中药材5万亩、茶叶0.2万亩、水杂果0.3万亩,肉鸡饲养量稳定在5000万只,生猪饲养量稳定在80万头,肉羊饲养量稳定在9万只,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山地农产品”品牌,争创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县。四是强化农产品营销。抓住成为省级电商扶贫试点县的有利条件,加快引进“阿里巴巴·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落户,带动全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积极培育一批既懂农业生产、又懂电子商务的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让丹凤产品走俏全国。五是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深入开展不动产登记,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促进农村产权交易依法公开、公正、规范运行,让资源变资本,增加农民收入。

        (四)聚焦旅游升级,扩大消费需求

        坚持旅游与文化、生态、城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加快实施智慧旅游、精品旅游和全域旅游,着力激发旅游三产的经济社会效益。一是全面推进商於古道文化景区建设。以商於古道文化景区建设为主线,按照“串珠式布局、组团式发展”的要求,精心打造棣花古镇、商山古邑、龙驹古寨、武关古塞四大节点。丰富提升棣花古镇,完善补充水旱码头,策划启动商山古邑和武关古塞建设,力争将棣花古镇打造成国家4A级景区,快速拉开骨架,形成商於古道雏形。二是持续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棣花文化旅游景区二期建设,实施棣花秀苑园林、棣花驿、影视拍摄基地、商山绿道和江边花海等项目,提升棣花古镇的旅游品质。完成秦岭飞行小镇机场扩建,抓好丹江漂流、桃花谷、凤冠山景区提档升级,积极建设上运石省级地质公园,做好商山公园、四皓景区的策划工作,提升旅游品位,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是切实提升三产消费带动能力。培育壮大医疗保健、养老休闲、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新兴服务业态,建成灯光球场、城西、广场地下人防、龙驹大街4个城市综合市场,发展家政、养老、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扩大消费需求。全面推进“一照一码”等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全民创业活力,培育各类企业100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000户、小微企业50户,引进长安银行落户。

        (五)聚焦协调发展,推进城乡统筹

        围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是做美县城。以商丹同城化发展为引领,跟进“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按照“一尊重、五统筹”的总体要求,注重城区、景区、园区、社区产业协作协同,着力推进多规合一,确保城乡建设健康有序。加大县城建设投入,实施迎宾大道、商邑大道滨河段、金山城市公园二期、棚户区改造、城区道路工程及雨污分流管网、城区综合市场、中心广场地下人防工程、气化丹凤、城市规划、凤鸣阁等“十大”市政建设项目;完成江南经济主干线、城东水厂扩建、丹江公园提升改造、江滨北路西延、商帮广场会馆群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落实“去库存”各项政策,加快移民安置房、商品房、限价房和公租房“四房打通”,全面放开县城和建制镇落户条件,鼓励进城务工人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等群体在县城购房落户,力争全年农村居民进城落户8000人以上。二是做强城镇。推进棣花创建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加快商镇省级重点移民搬迁示范工程、秦岭飞行小镇和新型工业园区建设,建设各具特色的重点小城镇。打造秀美竹林关镇,引领全县小城镇建设。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大力推行棚改货币化安置,强力推进老君、洞底片区房屋征迁和安置房建设,加快实施迎宾大道沿线民居改造,启动竹林关、棣花、西关等片区的棚户区改造工作,把各棚改区打造成城乡统筹示范区。完成恒大、庾岭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江南小区创建“和谐社区·幸福家园”,真正让低收入人群“住得上、住得起、留得住、能发展”。三是做靓乡村。建设2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巩固提升竹林关美丽乡村,推进国家美丽乡村创建;将棣花美丽乡村建设与棣花古镇二期项目建设相结合,打造商於古道丹凤节点上“村景融合、产景融合、产镇融合”的美丽乡村样板。加大南北二山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石槽沟水库,解决2.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4G光网工程,新增1万个光端口、150个4G基站,加快农村信息化发展;完成蔡川110kV输变电、庾岭至县城和南沟口至山阳界三级公路建设,全面改善村容村貌,打造一批产业强、村容美、村民富、民风好的宜居型美丽乡村。四是优化空间。加快智慧丹凤建设,健全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管理长效机制,下硬茬解决城镇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综合服务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加快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扎实开展环境大整治、设施大完善、管理大提升活动,把城乡规划好、管理好、建设好,顺利实现“三城联创”目标,形成共创、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让城镇成为人们生活的美好家园,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满幸福。

        (六)聚焦绿色发展,建设生态丹凤

        生态是我县最大的优势。我们必须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并重,努力让丹凤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宜人。一是进一步扩大绿色发展空间。加大重点区域绿化和生态修复,推进天保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和县乡道路、城周山体等重点区域绿化美化,开展25度以上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实现新增造林绿化4万亩;坚持坡上与坡下、路边与河边、宅旁与村旁以及绿化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加快推进州河北林业生态科技示范园等建设,大力种植核桃、葡萄、丹参、金银花等,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二是进一步加强水资源开发保护。统筹实施丹江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一江三河”水生态修复、丹江国家湿地公园、丹江武关河国家级水生野生自然保护区等建设,确保全年治理水土流失110平方公里;实施好丹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丹江沿线工农业生产、生活面源污染治理,实施涌峪沟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和4镇30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全面推行环境网格化监管,认真落实“河长制”,健全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和举报制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确保全县水环境质量达标率保持100%,保障京津人民用水安全。三是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任务。实行最严格的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广高效节能和清洁生产新技术,建成华茂10万吨生物有机肥、龙桥10万方墙体砖项目,加强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节能,确保节能减排各项控制性指标全面完成。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理性适度、文明健康的消费模式,教育公众养成绿色出行、绿色旅游、绿色居住的良好习惯,变垃圾为“资源”,变废物为“宝物”,变包袱为“财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七)聚焦脱贫攻坚,提升民生福祉

        我们必须以脱贫攻坚为统领,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活得更加幸福、更感自豪、更有尊严。一是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民生改善的首要任务,按照“12886”工作思路,保障财政扶贫资金增长20%以上,强力推进“五个一批”脱贫工程。依托商镇老君、竹林关江北等大型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优先完成1327户5124人的地灾户、洪灾户搬迁安置任务,带动全县完成集中搬迁2470户、8892人;实施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通过肉鸡产业带动特色种养业和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确保3年900户3000人稳定脱贫;创新生态脱贫,把有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化成生态护林员、公路养护员以及相关“网格”管理员,实现贫困人口就地脱贫;开展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工作试点,加大贫困户子女接受不同层级教育的资助和扶持力度,力争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有一技之长、有一条平坦的谋生之道,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按照低保标准、贫困标准“两线合一”要求,将孤寡老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家庭按政策优先纳入低保,将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全年实现2.1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棣花、商镇、龙驹寨、铁峪铺、武关5个镇(办)所辖44个贫困村出列。二是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保障民生资金投入,加快推进丹中南校区、县第二幼儿园、全民健身运动公园等项目建设,启动江南小区幼儿园和县职业教育中心实训基地建设,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推进实施13年免费教育,落实高中3年免费教育政策,创建省级教育强县。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创新型丹凤建设,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激发全民创新活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好全面两孩政策,禁止多孩生育,创建省级幸福家庭示范县,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完成县中医院迁建项目主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使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启动“四馆一院”综合楼和工人文化宫建设,推进移民搬迁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让广大群众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大医养结合,发展以康复护理、养身保健、健康管理为重点的健康产业,启动金山及商丹度假2个养老公寓和县级公益性公墓及殡仪馆建设,完成中心敬老院扩建、寺坪区域敬老院和15个农村幸福院建设,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努力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三是优先做好就业和社保工作。全面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开发就业岗位,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和城乡失业人员等人群的创业和就业工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确保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让每个有劳动意愿的人有活干、有钱赚;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完善被征地农民、个体从业人员、农民工参合参保政策,健全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帮扶关爱体系,扩大城乡困难人员临时救助覆盖面,让社会弱势群体困有所济、难有所帮。

        (八)聚焦社会和谐,建设平安丹凤

        和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我们将持续加大平安丹凤建设,以平安铸和谐、以和谐促发展。一是全面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以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县创建为重点,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强化防控反恐,建立打击非法集资长效机制,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和精神病人等重点人员的管控,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坚持依法治访,推进阳光信访,实行诉访分离,畅通信访渠道,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完善领导干部信访值周和“四访”及信访积案化解机制,规范信访秩序,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妥善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争创省级信访工作先进县。二是全面夯实安全生产责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责任制,加大重点行业和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安全生产长效监管机制,严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安全发展;贯彻落实好“四个最严”要求,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综合整治,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确保公众饮食和用药安全。三是全面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健全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危化品处置和森林防火等工作,加大救灾物资储备,及时应对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四、履行新使命,打造新形象,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常态、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以服务人民为宗旨,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以务实高效的作风服务于民,以勤政清廉的形象取信于民。

        (一)坚持忠诚为民。我们将继续以服务人民为根本、以群众满意为评判标准,持续巩固拓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了解民众愿望,真情关心民众疾苦,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赢得群众真心点赞。完善重大决策咨询、公开听证制度,使事关发展和民生的重大举措符合民意。完善政务服务体系,落实镇(办)村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度,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以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让广大群众满意。

        (二)坚持依法行政。我们将继续以法治政府建设为目标,大力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启动“七五”普法工作,建成“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公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认真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等决策程序,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确保政府决策民主科学、公开透明。以法治的思维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公共卫生、财政管理、社会保障、公务用车等领域改革,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力充分迸发。

        (三)坚持实干担当。我们将继续以务实重干为职责,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责任机制、奖勤罚懒激励机制和常态化的督查问责机制,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力度,倒逼谋事干事的精气神,切实解决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等“为官不为”问题。持续完善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实行清单式管理全覆盖,让广大干部心中都有“时间表”,眼前都有“施工图”,肩上扛着“任务书”。把从严管理和热情关心干部相结合,创新干部管理激励机制,建立合理“容错”机制,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为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激发敢闯敢试、敢于担当、敢为人先的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激励他们担好深化改革之责,履好推动发展之职,尽好服务群众之责。

        (四)坚持廉洁从政。我们将继续以廉洁从政为操守,认真贯彻中纪委十八届六次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遵守《准则》《条例》等党规党纪,自觉履行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实施意见,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健全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机制,强化公共资金使用、政府投资项目、资产资源交易等关键环节的审计和监督,推广实施“双随机”等监管方式,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设廉洁高效、风清气正的人民满意型政府。

        各位代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提振精气神,汇聚正能量,创新求发展,为全面建设富裕、宜居、美丽、活力、和谐的新丹凤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三统一即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是指县、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公布前由县政府法制办公室进行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的监督管理方式。

        2限上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业、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业、200万元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企业的统称。

        3、五大发展理念: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从供给角度实施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宏观调控方式。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5、智慧城市:指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6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7、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工程指我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实施的绿化美化、治污净水、降尘护蓝、农村清洁、节能减排“五大工程”。

        8、事关丹凤未来长远发展的大事和社会、群众普遍关注的实事是指县委十七届十次全会确定的“建设好秦岭飞行小镇、商於古道文化景区、312国道提升改造工程、现代材料产业聚集区、精准扶贫工程、棚户区改造等事关丹凤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大事,群众和社会关切的迎宾大道、县中医院迁建、气化丹凤、省级重点移民搬迁示范工程、棣花之都二期开发、竹林关村美丽乡村建设、县城综合市场建设、丹中南校区、江南经济主干线等“实事”,通过谋大事、抓实事,提升发展引领力。

        9PP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10一照一码指将由市监、税务两个部门分别核发的不同证照,改为由一个部门核发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11、一尊重、五统筹:中央城市工作会强调,走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必须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好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以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统筹好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以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统筹好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以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以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统筹好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以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

        12、河长制:指由各级政府领导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保证河流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河清水洁、岸绿鱼游的良好生态环境。

        13“12886”指丹凤县脱贫攻坚工作思路,即紧盯全县脱贫人口如期脱贫目标,打牢贫困户识别和脱贫规划制定“两个基础”,实施产业脱贫、搬迁脱贫、就业脱贫、能力脱贫、生态脱贫、教育脱贫、救助兜底脱贫、包村联户脱贫“八大举措”,突出村级道路畅通、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乡村旅游扶贫、农村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基本农田建设、电商扶贫“八项重点”,建立脱贫攻坚工作领导、脱贫攻坚政策支持、脱贫攻坚资金保障、脱贫攻坚动态管理、脱贫攻坚行业部门联动、脱贫攻坚督查考核“六项机制”,精准施策发力,确保按期顺利完成脱贫工作任务。

        14五个一批脱贫工程:指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的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以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1513年免费教育:指学前1年、小学初中9年和高中3年实施免费。

        16四个最严指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

        17、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是指把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掌握的各项公共权力和应当履行的法定职责进行全面统计,并以清单形式公之于众,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

        18三重一大制度:指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研究讨论做出决定的制度。

        19双随机抽查:指在市场监管领域和各部门的执法检查工作中,推广建立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机制。

        扫描打开手机端